2020年,中國醫療器械為全球防疫做出了貢獻。近日,中國藥品監管研究會、清華大學老科協醫藥衛生研究中心發布了《醫療器械藍皮書: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對公共衛生管理和公共衛生相關醫療產品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將帶動國內防疫藥品、防疫耗材、殺手產品等新一輪創新升級,診斷檢測設備和儀器,從而為對外貿易提供更多優質產品。
隨著國內醫療技術能力的國際化,企業可以逐步為相應國家的醫療服務提供綜合解決方案,這將有助于我國產品貿易和技術服務在全球價值鏈中逐步顯現和穩步上升,形成一批世界一流的制造企業,實現從“成本依賴型”向“智能制造”的轉變,也有助于我國解決國際分工不高、品牌全球競爭力不足、產業內部結構差、整合弱的問題與外界接觸。
2019年,雖然我國醫療器械對外貿易繼續上升,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一些困難。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和中美貿易摩擦將影響醫療器械企業的發展。報告分析認為,單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促使個別國家限制我國產品進口,或提高準入門檻和監管頻率,從而增加企業出口成本。由于國外疫情嚴重,我國防疫物資出口將持續“火爆”。然而,歐美等西方國家對口罩、防護服等產品的技術標準理解不一。很多中國企業受到別有用心的批評,這將對中國制造業的形象和聲譽產生負面影響,需要企業高度重視。企業不僅要通過合同、協議等商業渠道明確協議,還要加強與藥品監管部門和行業組織的溝通。
對此,報告提出加大對醫療器械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醫療器械制造企業大多規模小、實力弱。在創造市場價值的同時,也面臨著資金短缺、市場不確定性、生產成本上升、產業效益不足等問題。因此,有關部門可以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導力度,在信用保險、信貸、出口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報告還建議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的服務功能,幫助企業發展。另一方面,可以為國內外企業參與國際市場提供專業的信息服務。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