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至3日,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價中心和中國藥協聯合舉辦的第五屆中國醫療器械警示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以“醫療器械警戒與監管科學”為主題,立足于醫療器械警戒的新發展趨勢和新成果,匯集了國內外醫療器械警戒的前沿智慧,旨在推動我國醫療器械警戒工作的深入發展,促進交流與合作國際醫療器械警戒工作的相互學習。國家藥監局副局長徐靜賀出席會議并致辭。
會議指出,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為醫療器械監管和公眾權益保護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從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評估到醫療器械預警,是醫療器械治理理念、機制和模式的重大變革。面對醫療器械行業的快速發展,探索建立和不斷完善醫療器械預警系統,是新時期、新形勢、新制度下醫療器械警戒工作的重要任務。
徐景和強調,要扎實推進《關于進一步加強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評價體系和能力建設的意見》的貫徹落實,加快醫療器械預警體系建設,進一步增強系統性,完整協調醫療器械警戒工作,促進醫療器械警戒工作科學、合法、規范運行。要建立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評價、監督評價體系,綜合運用監督檢查、評估評價、典型示范等機制,落實各方責任。積極整合資源,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借助高校的科技實力和人才優勢,提高醫療器械預警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及時性,科研院所、醫療機構。要科學把握國際發展趨勢,積極參與醫療器械警報合作機制和國際學術交流,拓展國際視野,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價中心主任沈傳勇介紹,目前,我國已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不良事件監測評價體系,開發建設了國家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信息系統,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和風險評估能力顯著提高。截至2019年底,全國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信息系統共收到285萬份報告。截至目前,已發布醫療器械不良事件信息公告40多期,醫療器械警示新聞160多期,有效地發揮了維護公共設備使用安全的作用。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推薦新聞